close

18198208_1511735102194211_1862790870832512942_n.jpg 18268271_1511735118860876_3210456771011147939_n.jpg

_第一印象_

QBQ對我來說是個非常新鮮的名詞,因為看到某網站在推薦,

於是就列入了借閱清單,說實話,當我看完第一本書時,

我還是不懂為什麼取名QBQ,直到看了第二本書的中間,

受不了疑問一直在腦海打轉,才拿起手機google答案,

原來答案遠在天邊 近在眼前,QBQ=Question Behind Question,

「問題背後的問題」這句話在兩本書一而再地強調著,

看來我剛好做了書裡提到的通病呢---答案就在問題裡

 

_印象最深刻的篇章_

書裡提及的一篇「經驗陷阱」內容最讓我反思:

雖然我們的經驗應該是理解與智慧的窗口,卻也往往是我們認為自己

   已經走過所有艱困的驕傲來源。經驗陷阱會妨礙個人成長以及改變發生,

   因為這讓我們以為自己該懂的都懂了

還記得上篇「還在學2」的閱讀心得裡提及,年輕人的懂並不是真的懂,

要真的走過經歷過,留下的經驗才能姑且說是懂,

然而這裡說的經驗,彷彿是在說經歷過的那種懂,

老一輩常說:我吃過的鹽,比你吃過的米還多。

此話或許不假,但是否也如這經驗陷阱所說,

因此造成人們停滯不前的緣由呢?  或許是吧!

在筆記本裡,紀錄這句話的下面,我下了一個註腳,

提醒自己以後和晚輩分享經驗時,永遠要是保持謙卑地「分享」,

沒錯,就只是分享的角度而已,不要用我可是走過來了,你懂什麼的自恃態度,

因為隨著時空轉移,那些過往的經驗不一定適用現在,

然而,也期許自己要保持學習的積極態度,不僅向前輩討教,

也要向晚輩請益想法!   盡力避免我們掉進經驗陷阱,

讓我們在個人成長與改變的道路上走得更平穩。

 

_後記_

我一直想找一個名詞來形容這兩本書,後來我終在書裡找到合適的字詞,

「實戰智慧叢書」這語詞完全可以詮釋這兩本書,

看書時,我一直有抄寫美言佳句的習慣,這次不一樣的是,

我書寫的內容是情境題的問與答,撇開字更多手更酸這事,

我留下的意義是:難防有一天換成自己身為主管或領導者時,

會遇到相同的困境。我想那時候這些筆記就能派上用場了,

再次翻閱學習他人留下的經驗值,用更棒的智慧去理解對方,

用更友善的語句去溝通解決,然後做個有擔當的人吧!

這兩本書的差異在於,「5項修練」像是前言導論,也像筆記結論,

「問題背後的問題」就是整個故事內容了,沒有一定哪本書要先看,

因為我也是看哪個順眼就先翻了  哈哈

但值得慶幸的是,我同時借閱到這兩本書,

因為從「問題」書裡,看到的故事,有時候會不知道應該歸類在哪,

我就會去翻「5項」,然後才恍然大悟這在說明優勢原則-學習!

最後想告訴自己:親愛的,如果妳以後有溝通上的逆境,

我會希望妳再回來翻翻這本書,找些靈感,調整自我,

一切會沒有問題的!

 

p.s 塗色文字摘取自書本內容,如有侵權,

     請留言告知,會儘速撤下內容,謝謝!

arrow
arrow

    Acacia艾緹莎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